
百團大戰紀念碑
山西新聞網12月2日訊 踏上紅色熱土,見證歷史榮光。12月2日,“啟新程 看發展”第十六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采訪團走進陽泉市獅腦山,在冬日的湛藍天光,凜冽寒風之中,攀上山之頂峰感知革命老區的紅色印記。
獅腦山位于陽泉市區西南,距市中心10公里,頂峰海拔1160米,也是百團大戰的主戰場之一,八路軍曾在這里英勇作戰、重擊日寇。如今,40米高的百團大戰紀念碑主碑,形如刺刀,直插云霄。以“基石”為寓意的百團大戰紀念館整飭一新,崢嶸流傳。
隨著百團大戰紀念館講解員賈彩霞拾階而上,采訪團的記者們被百團大戰紀念館的莊嚴肅穆所感染。進入展館內,一組壯觀雕塑吸引了記者們視線,大家在此駐足,耳邊仿佛聽到了穿越幾十年時光而來的吶喊與廝殺。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場戰役,也是振奮中國人民抗日精神的一場戰役。這段歷史永遠值得中華兒女了解與銘記。
1937年,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華北日軍攻占北平、天津后,投入30萬兵力向華北腹地展開進攻。1940年,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華,在華北推行“肅正建設計劃”和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企圖徹底摧毀華北敵后抗日根據地。

賈彩霞為記者們講解百團大戰背后的故事
在民族危亡之際,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在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指揮下,以正太鐵路為重點,105個團、20多萬人參與,于當年8月向日軍堡壘密布的2500公里交通干線發起破襲戰。
“百團大戰最初叫‘正太鐵路破襲戰’,八路軍剛開始出動了22個團,戰役發起后實際投入兵力達到105個團,才被稱為百團大戰?!痹谫Z彩霞的介紹下,采訪團邊走邊聽,感受百團大戰的龐大規模與激烈戰局。
賈彩霞介紹,在華北交通線中,從河北正定到山西太原的正太鐵路占據重要地位,是日軍在華北的重要戰略運輸線之一。為打破日軍封鎖線,八路軍總部決定發動交通破襲戰,首先在正太鐵路發起。陽泉位于正太鐵路中段,是日軍的重要據點。距陽泉城僅10公里的獅腦山海拔1160米。占據了獅腦山,就可居高臨下控制陽泉,卡住正太鐵路的咽喉。
1940年8月20日22時整,戰斗在晉冀魯豫四省同時打響。為掩護破襲正太鐵路部隊的順利推進,八路軍出動兩個團的兵力連夜占領獅腦山,打響獅腦山戰斗。歷經7個晝夜鏖戰,獅腦山戰斗取得勝利,為百團大戰第一階段全面勝利立下首功。

百團大戰紀念館內雕塑
歲月流轉,那段用鮮血染紅的光輝歷史在此永存。作為百團大戰的主戰場,如今的獅腦山早已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紅色旅游景點,百團大戰紀念碑、百團大戰紀念館等建筑巍然聳立,并入選了全國首批“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首批“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
“秋高氣爽馬壯人強,八路軍華北打勝仗,百萬雄兵齊出動,好似猛虎撲牛羊……”在《百團大戰勝利歌》的歌聲中,采訪團結束了在獅腦山的行程。而在巍巍獅腦山上,那段歷史的足音將久久回響……(文字:劉妍 攝影:衛波)
(責任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