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窂慕∪俏镔|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普及力度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兑庖姟诽岢?,“在有效保護前提下,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融合發展、高質量發展?!边@對新時代非遺旅游活化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也為探索中國特色非遺旅游活化模式指明了方向。
推動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高質量發展,不是單純地在旅游景區(點)、節慶活動中增加非遺項目展示或演示,也不是簡單地在旅游商品研發和銷售中增加非遺元素和產品,而是要從堅定文化自信的高度,充分挖掘和展示非遺所蘊含的精神價值、時代價值。
一是做好空間融合,挖掘各類旅游休閑空間的非遺資源?!兑庖姟诽岢?,“挖掘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傳統村落、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鄙钊胪诰蜻@些空間的非遺,不僅能夠豐富其文化內涵、豐富旅游體驗,還能為非遺的整體保護、有效傳承提供支撐。
二是做好功能融合,發揮非遺的獨特吸引力。推動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關鍵是要充分發揮非遺作為獨特旅游吸引物的功能?!兑庖姟窂娬{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分類保護,提出要形成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傳承體驗中心(所、點)等在內,集傳承、體驗、教育、培訓、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的傳承體驗設施體系。
三是做好產品融合,打造非遺主題旅游產品體系?!兑庖姟诽岢?,要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村鎮、街區,推出一批具有鮮明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的主題旅游線路、研學旅游產品和演藝作品,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景區。這些要求進一步豐富了非遺主題旅游產品類型和內容。
四是做好市場融合,拓寬非遺消費旅游化場景?!兑庖姟诽岢觥吧钊胪诰蜞l村旅游消費潛力,支持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發展鄉村旅游等業態”“利用互聯網平臺,拓寬相關產品推廣和銷售渠道”等要求。旅游業突出的客源招徠和調配作用以及較為成熟的網絡營銷平臺和渠道,可以為非遺相關產品提供新的消費場景、消費群體,使其更好融入生產生活。同樣,非遺有機融入景區、度假區和旅游項目,也會帶來新的客源群體,從而實現消費群體的互補和疊加,更好地促進非遺保護傳承。 來源:《中國旅游報》
(責任編輯:梁艷)